上海易少国、孙瀛渊、李凤林等战友,为我们上海之行,提前数月,多次召集战友们开会,讨论、研究、设计招待方案,多次实地考察住宿旅馆的各种条件,安排食宿,联系旅游大巴车,并为我们代购了到鳌江的车票。在他们的安排下,我们住的安心,玩的顺心,见到久别重逢的战友更是开心。
在沪期间,上海战友精心为我们安排了上海古镇朱家角、上海老街城隍庙、南京路、外滩、东方明珠、黄浦江夜景等游览活动,参观了南翔镇的古猗园和嘉定镇的老街。组织了盛大的欢迎晚宴。许多战友为陪同我们甚至请假放弃了工作,放弃了休息。起早贪黑为我们忙前忙后,在沪短短的三天,使我们看到了兵团战友之间的四十年一直保存至今的感情,热情和真情。为此,我代表赴沪战友再次表示真诚的感谢。
12日在我们乘坐动车组前往敖江的途中,在黄岩站悄悄的上来了一位不速之客,他服装整齐,一副退伍军人的模样,大步流星走向前排座椅,精神抖擞的站在陈连长和丁指的面前,边行军礼一边大声说:连首长好。正在大家用奇怪眼神望着他时,不知是谁大叫了一声,这不是八连卫生员王经森吗?车厢里顿时沸腾起来,40年了小王模样没变,兵团战士的那股劲没变,人虽长高了但也变老了,头发也少了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和小王聊了起来。
列车悄悄的开进了鳌江车站。我预见到,更加热烈的场面还在后面呢,于是,我拉着行李,紧走几步,来到了一行人的最前面,在出站口,远远望去,欢迎的人群黑压压的一片,全都挤到了检票口,虽然逆着阳光看不清,但可以看到有的手里捧着鲜花,有的惦着脚向站里四下张望,我想一定是他们-----我们的鳌江战友。当陈连长和丁指出现在出站口时,欢迎的人群一下沸腾了,我也被人群挤到了一边,真可惜,献花和拥抱的镜头没有留下。
当我走出车站,看着那一张张既熟悉又陌生的笑脸,拥抱和握手之余,我脑子里拼命的回忆战友的名字,可是能脱口而出的却寥寥无几。真恨自己来晚了,更恨自己老的太快了。
一晃八天过去了,当我回到北京,坐在办公室的桌前,八天里的一幕幕就像电影一样反复在眼前掠过。欢迎晚宴上热烈的场面。联谊会上战友们放声高歌。安仙芝和那位我至今还叫不上名字的战友漂亮的舞姿。上山时小赖子看我腿不好使,四处为我找拐杖。王回纯主动帮我背着书包。薛增老弟发烧时,卫生员王经森主动前来给看病,又忙前忙后的给去买药。 安先芝、张茂莲大姐带薛增到卫生室去打吊针,李小云又从家中拿来热腾腾的米粥和咸鸭蛋给薛增吃,潘志林为薛老弟买柚子去火,邵丽华陪薛增老弟打点滴。蔡正亮家那一对可爱的毛毛豆豆,临别时小何依依不舍得表情,这一切都让我看在眼里,记在心里。是我没照顾好薛老弟,是我托累了大家,我向上海、敖江的战友们致谢了。谢谢你们为我们浙沪之行所做的一切。我真心的邀请大家到北京来,更希望我们再见。
八连联络员
2010年10月22日
评论